香港虛擬銀行的小小研究

香港的 retail banking market 除了信用卡,近年玩法多變的就要數最新的虛擬銀行。

虛擬銀行是什麼?

虛擬銀行呢個名其實改得好差。按照客戶與銀行接觸的方式,我地可以叫傳統的銀行做「實體銀行」,所以在網絡上營運,客戶不能觸摸到的銀行就叫「虛擬銀行」。

呢個命名方法真係有啲核突。

反觀台灣的retail banking市場,一樣有同類型的銀行服務。他們叫「虛擬銀行」做什麼呢?

台灣的分類比教嚴謹,有「純網銀」和 「數位銀行」之分。他們的詳細分別在這裏不多談,重點是,這兩種名稱點都比「虛擬銀行」準確。

香港虛擬銀行挑戰傳統大銀行

香港虛擬銀行與傳統銀行的大戰由渣打旗下嘅mox開始,然後有一ZA Bank ,welab,livi

富融等,在2021年差不多的時間一齊加入市場。

我自己在2021年中出賣了個人資訊,加入了Za Bank和Welab Bank,領取了它們的迎新獎勵。

虛擬銀行的服務

各家虛擬銀行的基本提存轉帳服務其實差不多。主要都是圍繞使用FPS轉數快來轉帳,及和EDDA來存款,主要是操作介面上的分別,沒有什麼特點。

另一邊則向消費者提供貸款,從而形成 貸款-轉款 的循環。

Welab Bank

Welab bank 其實好弱勢,作為銀行服務它的服務正常,不過明顯優勢不足

不足:

  • 操作介面基本,當中最重要的debit card交易資訊,居然仍沿用過往信用卡的T+2 (兩個工作天),連匯豐都已經供即時交易資訊的年代,標榜創新虛擬銀行卻停留在舊制實在有點奇怪。
  • 消費優惠稀疏。估計由於母公司(welab group)財力沒有那麼深厚,沒有辦法做大量優惠吸引客戶用卡消費。
  • 2022年9月查看官方網頁,發現使用 Debit Card 是沒有回贈。。

Za Bank

Za Bank的財力強好多,所以一直表現得比較出眾,據他們公告,Za Bank是香港最多客戶的虛擬銀行。

Za Bank的操作介面經過精心設計,以遊戲風格包裝,使用時體驗相當有趣,在平凡的提存轉服務加了點小趣味。

獨特之處:

  • 消費回贈以抽獎形式派發,最高有200%
  • 達成存提轉任務亦有少量獎勵,以遊戲形式留住用戶

不足:

  • 未知是否開始出現經營壓力,團隊在App大更新後,強調了財務借貸的推銷call to action。個人而言不喜歡。
  • 抽獎中大獎的次數愈來愈少,其他網友都有在討論區發文抱怨。我感覺到抽獎不是機率制,當中估計有不少程序操控的成分。

Welab Bank和 Za Bank兩者相比較的話,Welab Bank就像是傳統銀行的ebanking服務,Za Bank就以新時代的玩味姿態進入市場,兩者的營運DNA截然不同。

我個人使用Za Bank的時間遠高於Welab Bank。不過2022年開始兩家銀行都開始少用了。

Livi bank 及 Mox bank

呢兩間虛擬銀行雖然都出了很多廣告,不斷找各個明星代言配合迎新優惠盡力吸客,但不知為何總是未能吸引到我去開戶。

撰寫此文時進入兩家銀行的官方網站查看,用卡優惠,發現兩者都已經離開了 Debit Card 的賽道,返回了 Credit 市場和各家大銀行直接對碰!

Livi Bank的 Debit Card 仍有 1% 消費回贈,而主力己放在 PayLater Mastercard。使用Livi PayLater Mastercard 在所有網購都有 5% 回贈,某些合作商戶的回贈提升至 8%。不過,上限只有 $100 港元的回贈,即消費額度只有 $2000 (5%) 或 $1250 (8%)。

Mox 在2022年9月的消費回贈,個人而言好難理解,真的「看不順眼」!真的沒太大意欲開戶。

筆者極少使用貸款服務,所以只注意用卡優惠,而時4家虛擬銀行提供的活動真的不怎麼吸引。反而傳統銀行推出的信用卡更見吸引力。

虛擬銀行的長遠經營

傳統銀行推行 Digital Transformation 後,提供的服務其實已經可以和虛擬銀行的服務水平接近,但傳統銀行財雄勢大,吸金能力和資金成本比新晉的虛擬銀行強大得多。

我認為虛擬銀行市場現在是一個 Zero Sum Game,在不久的將來我估計會出現一些同業併購,或中止業務的新聞吧。